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搭建论坛 (http://bbs.diylsoft.com:8118/starforum/index.asp) -- 读者文摘 (http://bbs.diylsoft.com:8118/starforum/list.asp?boardid=10) ---- [转帖]2005年互联网业迷失了方向感 (http://bbs.diylsoft.com:8118/starforum/dispbbs.asp?boardid=10&id=4739) |
-- 作者:海天一色 -- 发布时间:2006-1-10 14:31:06 -- [转帖]2005年互联网业迷失了方向感 在互联网活跃期丧失了方向感的企业及企业家们,恰恰缺少的是还未重新塑造成型的互联网价值观。 中国互联网行业浮躁混乱的序幕是在2005年年初以盛大突然收购新浪19.5%的股权拉开的,这次收购也直接带动了整个行业在今年由有序发展进入到无序的状态。腾讯在2005年开始在新闻门户、游戏、C2C上四处出击;新浪、搜狐、雅虎中国也在搜索热潮中推出了独立的搜索品牌;靠短信彩铃赚钱的SP们也渐渐向娱乐业靠拢;那些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更让VC们躁动,大把的热钱开始流入中国,这也直接带动了底层创业的小公司,在所谓的Web2.0的概念炒作下,一茬一茬的新创业公司冒出来,大大小小的并购层出不穷。 在2005年数不清的互联网圈子聚会现场,场景也都是类似的:人潮在有限的空间里暗流涌动,奋不顾身地交换着标志有“Web2.0”的名片,台上一个个已经成功或即将成功的互联网精英们在发表豪言,台下力图压抑却无法克制的冲动把整个会场烘得燥热,每个人都在谈论着创业。 如果把正在躁热的互联网业与IT业做一个比较,得出的可能就是如下的结论:IT业基本都是以盈利为目标的,偶尔也以上市、获投为目标;互联网业基本都是以上市、获投为目标的,偶尔也以盈利为目标。 未来的方向在哪儿?要走向何方?如何盈利?这些问题似乎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大家都在坚定地快速地走着,并且在走的过程中还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自信。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无所谓了,反正各自都有充足的理由走下去。没有盈利模式也不要紧,“只要有用户,模式自然会出来,腾讯的QQ就是榜样。”如何得到用户?用钱大砸广告这种方式耗费成本太大也太落伍,插件推广才是最好的流行办法,花钱少效果又好,安装在用户的机器上就能不断地弹出自己网站的广告。2005年,这种所谓的“流氓插件”大为普及,即便是遭到用户的声讨,互联网公司们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因为投资人看的就是你能有多少用户,这直接决定着能拿到何种级别的投资。 公司规模大小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公司发展的速度,公司人数多就说明发展速度快,所以那些靠着新概念起来的公司,就在短期内急速扩张招人,这种扩张也让互联网圈外的人很不理解。“互联网本身应该是个高科技行业,但在中国怎么就被搞成了劳动力密集型?” “这个行业里资金还是太多。”腾讯CEO马化腾无奈地表示。 当然,浮躁和混乱的现象也正好说明互联网行业又处在了活跃期:各种新技术或改良的技术造就了新的应用,新应用又产生了无数的新公司,这些新的公司又想以这种应用成就一个巨大的市场,但大公司又不愿放弃任何潜在的市场需求……在这个新旧博弈的交叉点上,机会看似无处不在却又充满艰险。把握这些机会是需要深思熟虑和理性思考的,其中技术的力量不可或缺,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也需要在这个快速变化的行业里蜕变。在互联网活跃期丧失了方向感的企业及企业家们,恰恰缺少的是还未重新塑造成型的互联网价值观。 “我们必须理解我们正在开发的产品,到底是在为谁开发?如何以互联网服务模式更好地实现新功能?哪种类型的平台能够使合作伙伴建立高利润的业务?应当如何改造应用软件,以此创造出对消费者和企业都有吸引力的服务和体验?”在2005年10月底的一份重要的备忘录里,比尔·盖茨提出要重新思考以上问题。盖茨认为新一代互联网正在被催生,而新一代的互联网就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来应对,最为重要的是,站在所服务对象的立场来考虑问题而不是以卖方身份来揣测市场需求。 在2006年刚开始的时候,那些急于成功或是想维持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及企业家们也许也应该好好问一问自己:“在这一年我能为谁服务?我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些服务又能为我的用户带去什么样的价值?” |
-- 作者:春林 -- 发布时间:2006-1-10 16:37:53 -- 支持,好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