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海天一色
-- 发布时间:2006-1-17 9:14:52
-- [转帖]博奥杰软件内审事件:渠道压货逼走张书恒?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在张书恒“休假”的一个月中,BO总部曾对BO中国进行内部审查,“主要是查渠道压货问题”。 1月9日凌晨2点半,陈清(化名)在关闭电脑之前习惯性地看了看邮箱,意外地发现一封老板在半小时之前发来的英文邮件。 一个多月来在公司内部喧嚣尘上的传言,意外地在午夜得到了证实。他的老板———全球知名商务智能软件公司Business Objects(以下简称BO)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张书恒,选择了以群发邮件的方式向公司道别。 18年跨国IT企业历练的张书恒,被业界喻为“销售奇才”,BO中国一年的经历,令其遭遇了职业生涯的第二次滑铁卢。2004年6月,张离开甲骨文中国公司时,曾因公开批评时任甲骨文大中国区总经理陆纯初“管理不当”、“不熟悉本土经验”,引发媒体关于甲骨文中国管理问题的大讨论。 BO全球“痛下杀手” “其实并不是很意外,但是我很同情他。”1月10日上午11点,陈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 事实上,自2005年12月以来,有关张书恒下课的传言在BO公司内部就已传得沸沸扬扬。而至少在张书恒提出辞呈的一个月前,他就开始了“休假”。在此期间,他的一切工作都由中国区专业服务部门总监张晓军代理。更有消息人士透露,BO的美国总部还曾空降人员至BO中国协助工作。 “张总此次纯属个人原因离职。”1月10日下午,BO中国公关总监张新向记者表示,“比如也许有了更理想的去向之类的。” BO在全球拥有30,000多家客户,全球500强企业中有80%都在使用其产品。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圣何塞和法国巴黎设有两个总部,股票分别在纳斯达克(代码:BOBJ)和Euronext Paris(ISIN代码:FR0004026250-BOB)股市上市交易。在行业独立研究机构Cape Horn Strategies的一份针对在美国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所有552家软件公司的财务绩效对比的最新报告中,“BO是全球仅有的4家在过去12年连续增长和盈利的软件公司之一”。 在BO中国员工看来,过去一年来,BO中国业绩表现不俗:全球同步发布新品;建立位于上海的BO全球第六大研发中心;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捐赠巨额BI软件…… 为此,张曾多次得到BO大中国区总裁卜志远在公开场合的盛赞,“2005年是Business Objects在中国市场颇有建树的一年”。 “更关键在于,BO中国区除了要面对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以外,还背负着来自BO全球光环下的巨大压力。”有软件业内资深人士评论说,“这就跟苹果中国与苹果全球的关系一样。” 从2005年9月30日结束的财报来看,BO全球此前12个月的总收入达到了10.39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7%,而整个亚太区的收入却仅占总收入的1/5左右。 因此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认为,“虽然张书恒在BO中国这一年的表现还不错,但是跟BO全球比较起来就显得不太突出,他们(BO全球)基本不担心对中国区的调整会影响到即将发布的2005年财报,所以才会果断地在这个时候‘痛下杀手’,反正早调整总比晚调整好。” 1月11日下午,张书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离职完全是个人原因,“可能要去别的公司”。至于未完成任务的说法,张表示不便透露总部给他的具体任务,但他强调,在过去的一年里,BO中国业绩较上年增长了80%。 渠道压货遭总部内审?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在关于张书恒在BO中国一年的业绩评判中,向渠道压货的问题屡被提及。有消息称,在张书恒“休假”的一个月中,BO总部曾对BO中国进行内部审查,“主要是查渠道压货问题”。BO中国一位员工告诉记者,正是对渠道压货的内审,最终迫使张书恒离职。对此,张新却表示,这种内部审计很正常,她表示不知道渠道压货的事情。 有趣的是,当年导致张书恒从Oracle中国愤而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亦与“压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加入BO中国区之前,张书恒为Oracle中国副董事总经理,并一手建立了Oracle在中国的销售渠道。 有业内人士介绍,在张书恒与陆纯初的争端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陆纯初针对困扰Oracle渠道管理的“压货”等问题,使用强硬的手段进行清理,而他所倡导的市场行为,与Oracl中国区传统的销售方式和理念发生了剧烈的碰撞,张书恒对此非常不满,数次向Oracle亚太区高层反映陆纯初“不懂管理”,并且直接导致两人的矛盾升级,最终演变成当年著名的“张书恒离职风波”。 所谓“压货”,就是指把货先分销到经销商那里,令销售业绩在报表上呈上升状态,如果经销商把货卖出去了就结款,卖不出去再做退货处理。当然厂商和经销商之间有一些条款相互约束。 事实上,在国内的IT业界,向渠道压货用以增加当年业务成交量的作法,向来是某种程度上的“潜规则”。但是,这种“潜规则”与跨国公司相对透明以及规范的管理制度却是相悖的。在此之前,IBM、Oracle等跨国巨头都曾先后出现过“压货风波”。 一些BO中国的合作伙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未直接驳斥上述说法。一位不愿表露姓名的BO中国合作方就评价道,“某种程度的‘压货’在业内是属于正常的可接受范围的,但国外公司往往把这种现象认为是虚增业绩,看得很严重,不够熟悉中国国情。” 对此,张书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可能有向渠道压货的事情,但现在正在逐步解决之中。” 一个来自BO公司内部的确切消息是,张书恒的去职并不仅仅是“个人事件”。有消息人士称,随着针对张书恒的职务调整,BO中国区目前还酝酿着另一场人事巨变———与此相关的将有相当人数的中高层人员可能面临或主动或被动的职务调整,甚至还涉及到主管BO中国区的一位亚太区高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