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搭建论坛 (http://bbs.diylsoft.com:8118/starforum/index.asp) -- 读者文摘 (http://bbs.diylsoft.com:8118/starforum/list.asp?boardid=10) ---- [转帖]触目惊心“汉芯”涉嫌造假 (http://bbs.diylsoft.com:8118/starforum/dispbbs.asp?boardid=10&id=4813) |
||||||
-- 作者:海天一色 -- 发布时间:2006-1-25 9:49:49 -- [转帖]触目惊心“汉芯”涉嫌造假 |
||||||
-- 作者:海天一色 -- 发布时间:2006-1-25 9:58:30 -- [转帖]触目惊心汉芯黑幕:民工磨出来的 一、 芯片居然是民工磨出来的! 二、 造假高手屡屡骗钱!中饱私囊! 三、 触目惊心的数字! 据不完全统计的项目申报明细如下表:
四、 骗取的专利! 五、 真相大白,谁主公道? |
||||||
-- 作者:海天一色 -- 发布时间:2006-1-25 10:00:08 -- [转帖]陈进否认曾订购MOTO芯片 ![]() “汉芯一号”DSP芯片 新浪科技讯 1月20日,<!--wapdump begin-->有报道<!--wapdump end-->称中国首款自主知识产权的DSP芯片上海交大汉芯一号造假,盗自飞思卡尔(新浪科技注:即原摩托罗拉半导体部门,2004年2月更名为飞思卡尔)的56800芯片,报料人通过互联网举报汉芯技术负责人陈进教授通过造假骗取国家上亿元科研经费,上海交大汉芯科技有限公司给新浪科技发来的<!--wapdump begin-->声明<!--wapdump end-->中否认汉芯造假和骗取经费。 新浪科技与报料人、汉芯负责人陈进分别取得联系,但目前双方在汉芯造假和骗取经<!--NEWSZW_HZH_BEGIN-->
1、关于芯片造假 报料人称陈进从2002年8月开始准备汉芯一号,通过其在美国的弟弟订购10片摩托罗拉DSP56858芯片,2002年10月收到芯片后,陈进磨掉上面的“MOTOROLA”字样后,由浦东“安靠封装测试(上海)有限公司”打上“汉芯一号”字样、汉芯和交大的标志,随后做出一个MP3演示系统。2003年2月26日,召开发布会,宣布中国首个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DSP芯片诞生。 基于“汉芯一号”的MP3演示系统 报料人称汉芯确实曾由中芯国际流片(他将中芯国际流片的称为“大芯片”,摩托罗拉的芯片称为“小芯片”),演示所用的是小芯片,而大芯片只有56800的CORE,没有调试接口的IP模块,根本无能使用,他手上就有一片打磨过的汉芯一号(小芯片),其余九片应该仍在陈进手中。 陈进教授表示汉芯造假之说完全是捏造,汉芯是由100多名技术人员辛苦研究开发出来的。他弟弟确实在美国,但是没有订购10片摩托罗拉56800芯片之事。 2、关于骗取经费 报料人称陈进通过汉芯,骗取国家上亿元的科研经费,但是陈进坚决否认,他表示汉芯科技公司大概只获得过1500多万元的科研经费,根本没有上亿元。但报料人表示,他提供的数目“肯定准确”,只是因为汉芯有很多项目只是为了骗取科研经费而设立,在收到启动资金后,并没有进行下去,没有验收,也没有拿到后续的经费,所以实际拿到的科研基金可能低于1亿元。 3、关于ENSOC公司 报料人在发给新浪科技的资料中称,陈进曾表示汉芯一号因为是在美国流片的,所以需要支付流片费用30万元,这些钱汇入一家名为ENSOC的美国公司,但这家公司其实是陈进或其亲属在美国注册的,报料人称ENSOC公司注册人的名字可能是陈进弟弟的妻子。 不过陈进表示,ENSOC只是一家与汉芯有业务往来的公司,不可能是他注册的,上海交大确实曾为汉芯提供过资金,但并非用于流片费用。 由于双方均未出示直接证据,所以汉芯造假事件仍然一团迷雾。但报料人对新浪科技表示,其实要证明汉芯是否造假很简单,只要把汉芯拿到飞思卡尔去做一个测试,或者拿一个摩托罗拉56800芯片放到汉芯的演示系统中做一个测试就可以真相大白。他声称希望能及早引起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介入调查。 目前交大汉芯尚未提供汉芯的技术资料,陈进表示,因为是周末,汉芯的工作人员都在休息,所以技术资料还没有准备好,但他表示将尽快提供。 |
||||||
-- 作者:海天一色 -- 发布时间:2006-1-25 15:20:51 -- [转帖] 作为一个业内人士,关注汉芯事件也有一段时间了,本来想着终究会水落石出并不想说些什么的,现在看到各大网站有关的报道都被封了,气不过了,想想那些项目的拨款都是纳税人的钱,不管帖子能留多久,也是要说上几句我所了解的,我在信号处理芯片设计方面也有近十年的经验了,相信我的判断比一般的网友会更准确些。 |
||||||
-- 作者:海天一色 -- 发布时间:2006-2-21 9:04:13 -- [转帖]调查组确认“汉芯一号”造假属实 “国家最高级别的调查组已与我们取得联系。”2月16日下午6时,上海宛平路“不见不散”港式茶餐厅,举报“汉芯一号” 造假的“神秘人”告诉本报记者:“我们正在协助调查。” 这是“汉芯一号造假传闻”事发后(详见本报1月25日报道《“汉芯一号”造假传闻调查》、1月27日报道《“汉芯一号”造假案调查之二:夜会“神秘人”》),“神秘人”的第二次现身。 “调查组成员中没有任何一个是当时鉴定‘汉芯一号’研制成功的专家。”据举报人透露,这个调查组由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与上海市政府三方组成,共有十多名成员。 举报人称:“今天,调查组内部已基本确认‘汉芯一号’造假属实。但我不知道,上海交大会对陈进做出什么样的处理。” 截至发稿前,陈进的手机仍处于无人接听状态,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的值班人员告诉记者:“陈进仍在上班,来时不定,经常出门。” 而承诺“将就此事召开新闻发布会”的上海交大,除此前1月26日发表了一份公开声明外,现在仍选择了沉默。该声明称,“就‘汉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事件,我校已成立专门调查工作委员会。我校已建议有关权威部门组织专家调查,并适时公布结论。” 除夕夜成立的“最新调查组” “2006年春节前夕,我接到了一个自称‘国务院’打来的电话。” 举报人说:“因为对方称见面地点是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我才相信了这个没有任何来电显示的电话以及他们的身份。 据他称,这个最新的调查组在2006年“除夕”1月28日成立,“2月10日左右抵达上海,后与几名举报人进行了‘秘密谈话’”。 此次,举报人明确称,——其举报成员包括“原汉芯团队‘技术部’、‘研发部’和‘市场部’的核心成员”。 “双方协议后,调查组做出了一份‘书面承诺’。”举报人称,“内容包括:调查组代表国内DSP最高技术;调查组保证‘绝对公正’,与‘汉芯团队’和我们都没有任何经济关系与其它关系;国家对调查组的调查没有任何预案。” “他们不是院士类专家,大部分是第一线厂、公司和科技部的技术人员。”举报人说,“虽然他们没有对我们进行任何有关个人的自我介绍,但因为都是业内人士,我认识其中三位。”但举报人反复强调,“因为有保密协议,我不能透露他们的名字。” “在2月10日到2月15日间,我们和调查组一共见了三次面。”举报人称,“2月11日下午,调查组来到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找到陈进,对他进行了单独谈话。” “到今天为止,调查组内部已基本确认‘汉芯一号’造假属实。”举报人称,调查组的调查流程“并不复杂”。 “首先,由我们向其提供‘汉芯一号’的原始资料、版图数据。然后,调查组向陈进索取其手中的 ‘汉芯一号’。如果二者不符,调查组可以调出2003年2月26日上海锦江小礼堂新闻发布会‘汉芯一号’演示时的图片资料,因为当时有大量媒体宣传,此为公开资料。”举报人说,“对照这三项,调查组得出‘汉芯一号’的原版,也就是我们提供的东西。” “最后,调查组把美国飞思卡尔公司dsp ‘56858’的公开技术资料与‘汉芯一号’的原版技术资料进行对照,得出‘汉芯一号’是否有关的结论。”此前,举报人称,陈进从美国飞思卡尔公司(原摩托罗拉半导体部门,2004年2月更名为飞思卡尔)买回了10片MOTO-freescale“56800芯片”,并雇佣民工将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样用砂纸磨掉,随后加上“汉芯”标识。 2月17日,记者就“是否有调查组南下”一事向上海交大校方及其微电子学院求证,回答皆为“不知情”。 而据举报人称,“调查组成员由上海市政府统一安排,下榻上海衡山路的‘富豪环球东亚’酒店”。2月16晚8时30分,记者来到“富豪环球东亚”酒店求证。 “确实有一批由上海市政府统一安排、从北京过来的专家。但如果不能告知他们的名字,我们不能提供任何一个人的房间号与分机号码。”“富豪环球东亚”酒店的前台人员说。 陈进的能量 “汉芯团队真正有技术的人大概不会超过5个。”举报人称,“与陈进相处几年,我不相信陈进的技术能超越飞思卡尔的工程师。事实上,陈进在美国的求学方向为模拟电路测试,从IC设计角度看,与DSP方向并不相同。” 上海交大内部网站上的陈进简历显示:陈进,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计算机工程硕士、博士。 2 月16日晚,记者从美国“论文文库搜索”网站“UMI Proquest”找到了陈进的博士论文。这篇标题为《模拟和混合电路的故障模型和测试技术》(Fault Modeling and Test Techniques for Analog and Mixed-signal Circuits)的论文,由陈进1998年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完成。 论文概要显示:“多媒体产业的飞速增长,同时促使了模拟和混合信号电路设计的革命性进展。但是,模拟和混合信号电路设计受到了测试落后的严重挑战,目前的测试技术不足以检查模拟电路中的随机缺陷。”就此,陈进在论文中设计了一些测试的算法和技术。 “论文的方向与芯片设计没有直接关系,有一定间接关系。” 英特尔一位专业人员告诉记者:“但这样的论文与芯片设计相比,如同螺丝对火箭,就像汽车设计与汽车安全测试不同一样。” 截至发稿前,记者还未收到来自陈进导师——美国德州大学电子工程及计算机工程系教授Jacob Abraham——的电子邮件回复。 那么,陈进是否是在其工作以后才真正进入DSP设计行业,并由此具备了相当的设计能力? 根据上海交大内部网站的陈进简历:陈进曾先后在美国Motorola、Analog Device公司担任高级主任工程师、芯片设计经理,从事高速无线通讯芯片和DSP核心电路开发,担任多项重大SOC系统芯片的设计开发和项目负责人。 “因为‘汉芯’实验室在2001年3月成立,假设陈进在2000年回国,三年多时间,虽然应该已掌握现成算法与技术,但也很难说经验丰富,尤其进入一个新领域。”上述DSP设计的业内人士说,“设计一个DSP不容易,尤其有自主知识产权架构和高性能,需要很多的积累。” “我不清楚美国公司职务的中文翻译是否准确。”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而且,我希望看到简历来源更公开的信息。” “Jin Chen”何人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网站的“‘汉芯’一号诞生记”记载:“汉芯一号”是通过中芯国际走流片,通过威宇走封装。 而举报人1月25日晚向本报提供的第一份“证据”表明——陈进曾在2003年3月5日,以 “美国ENSOC公司负责汉芯Edsp21600(即‘汉芯一号’)样片的测试、封装及开发系统”名义,向上海交通大学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前身)出示35080美金的到帐收据(Invoice)。 在这份收据单上,同时附有中英文的一份2002年11月5日签订的《美国ENSOC Technologies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汉芯流片和检测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复印件。 《合作协议》上,甲方“美国ENSOC Technologies公司”与乙方“上海交通大学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的法定代表人签名分别为——ENSOC公司总裁“Robin C.P. Liu”和陈进。 “这是一个‘皮包’公司,没有主业,美国ENSOC公司的注册人是‘Jin Chen’,他是陈进2002年回美时专门自己注册的自己所有权的小公司。”举报人称:“实际上,陈进通过威宇将通过中芯国际流片获得的‘大芯片’进行封装打上‘汉芯一号’的标识,而安靠(AMKOR)则负责将陈进和民工打磨过的芯片加上汉芯标识,但陈进又以上述工程名义向ENSOC公司汇款,以中饱私囊。” 根据举报人提供给记者的消息来源——专责契约、执照等注册的美国德克萨斯奥斯汀市Travis郡郡办事员网,显示ENSOC公司的注册人为“Jin Chen”,但截至发稿前,记者未能打开其提供的网址。 举报人还称:“我已请美国朋友帮助从德州奥斯汀相关机构取得ENSOC的注册信息,对比这份材料中陈进的英文签名与《合作协议》中“Robin Liu”的签名笔迹,可知“Robin Liu的签名也是陈进签的”。 记者根据举报人提供的第一份“证据”看到,ENSOC公司的地址为“1819 Montana Sky Drive Austin,TX,78727),即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1819号。2月10日,记者从Google maps的卫星定位地图发现,“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1819号”及其附近是一大片的“私人住宅”。 随后,记者通过美国类似国内“114”的电话查询网“411.com”查询,发现其该地址的电话号码为“(512)670-9×××”。 2月15日美国下午时间,记者多次与此号码联系,一直为“您好,我现在不能接听您的电话,请留下您的名字和电话号码”的女声自动回复。 “如果这是一个正常的公司,上班时间应该有人接听电话。”一位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质疑。 随后,记者通过公开的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Travis郡房地产评估网显示,此私人住宅信息的所有者为“Robin Liu”及其妻子“Hui-Yao Lin”。 美国时间2月15日晚上8时,记者再次拨通这个电话号码,接电话的是一个稚嫩的男声。当记者问是否能与“Robin Liu”或“Hui-yao Lin”通话,男声回答:“我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 “美国允许住址注册公司, 尤其是研究型的公司,只是一个壳子而已,因为具体的研究行为可以在大学、研究所或国内进行。”2月11日凌晨1时,声明“其不了解也无意介入此事,只是就 ENSOC在美国注册一事提出分析”的美国旧金山国际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法律师李兆阳在给记者的电子邮件中回复。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从ENSOC公司的负责项目看,应属生产型公司,需要一定规模的厂房,至少有一间实验室。”但陈进手机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随后,记者根据美国密西西比的杰克逊州立(Jackson)大学的网站获悉:Robin Liu为台湾人;目前Robin Liu在Jackson大学担任助教; “Robin Liu是台湾人。”举报人说,“而《合作协议》中称ENSOC公司为我国留学生在美国创办的企业,显然是错误的。” 与此同时,记者在一个有关美国计算机领域著名学者Ed McCluskey教授的“学生谱”(Tree of Ed McCluskey\'s students for the Computer History)获悉,Robin Liu与陈进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读书时的博士导师都为美国德州大学电子工程及计算机工程系教授Jacob Abraham;而陈进毕业于1998年,Robin Liu毕业于1999年;毕业后,他们还曾一起在美国“Motorola”工作。 |
||||||
-- 作者:海天一色 -- 发布时间:2006-3-3 14:57:36 -- [转帖]陈进院长就“汉芯一号”的内部谈话(大腕版) 一定得选最原装的摩托芯片 |
||||||
-- 作者:海天一色 -- 发布时间:2006-3-8 9:39:58 -- 汉芯造假案即将水落石出 神秘工程公司现身 据《中国青年报》3月6日报道,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开幕前夕,当被记者问到“汉芯一号”案目前有何进展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答复说正在调查之中。再问“当事人为何能拿到那么多资金”,徐冠华说:“等调查之后再讲。”追问“大概什么时候有结果”,徐部长语气肯定:“不会很长时间。” 这是“汉芯造假案”被曝光以来,国家科技主管部门的第一次公开表态。 “如果举报人所说的信息属实,那么这几个磨芯片的民工就相当重要。”在对“汉芯造假案”的持续调查中,不时有人提醒记者。 根据举报人最早在网上披露的信息,“2002年10月,陈进通过EMS从美国Freescale买回了10片‘DSP56858’芯片。陈进先自行将芯片的‘MOTO’字样磨掉,但因为划痕太深,于是找了几个民工将芯片的表面处理光滑,最后,这些芯片通过安靠(AMKOR)加上‘汉芯’标识。” “‘民工头’姓‘李’,原先与陈进关系不错,但后来闹翻了,甚至最近还在与陈进打官司。”记者与多位熟悉“汉芯案”的人士取得联系后,其中两位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这一点。 两位人士还称,“李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包工头”。其中一位更是透露,此人名叫李聪。 3月6日凌晨,记者从“上海法院”网站查知,2006年3月,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确有一起与“汉芯系”有关的诉讼,被告为上海汉芯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根据记者掌握的工商资料,该公司幕后实际控制人正是陈进。 法院资料还显示,这次诉讼乃“一般承揽合同纠纷”,原告为上海瀚基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瀚基”)。 上海瀚基网站(http://www.viptoo.com)显示:该公司是一家提供“优质的建筑及室内设计、工程施工管理及智能化综合布线的专业工程公司,致力于提供在办公空间、餐饮娱乐、工厂学校、电讯网络等诸多领域中的专业服务”。 网站对上海瀚基的股东描述为“国内外人士合资合股经营,股东由多年从事工程管理、室内设计的专业人员,在国企从事几十年高层经营管理人员以及来自国外财力雄厚、经验丰富的职业投资者组成。” 随后,记者在网站“工程项目”记录中发现,上海瀚基曾承接了上海交通大学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和上海交大创奇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的设计和室内施工任务。 此前,媒体已公开报道,上海交大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前身)由陈进在2000年5月赴上海交大任职后组建;而根据记者掌握的工商资料,上海交大创奇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为陈进。 颇有意思的是,上海瀚基虽为一专业工程公司,但在首页却挂着这样一条消息:“由2003年上海新长征突击手、留美博士陈进先生为核心的研发团队组成的上海交通大学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该中心办公室由瀚基设计承建)开发出的‘汉芯一号’DSP芯片在上海诞生……瀚基凭借自身优秀的设计经验和实力,十分容幸的承揽了DSP芯片在产业化应用上的‘产品定义和造型设计’任务,年内市场上就会推出由瀚基公司设计的各类高科技产品”。 3月6日上午10时,上海瀚基相关人员向记者证实了曾为汉芯DSP芯片做“产品定义和造型设计”任务的事实。 “芯片就是芯片,用户看不见,大多数的芯片是统一规格的,因为考虑到要和主板兼容等,基本上不需要造型。”一位IC的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惊讶,“芯片只需要封装,怎么会还要造型?而且还是一个专业工程公司。高科技含量的‘汉芯’让建筑装饰公司做设计,是一个十分蹊跷的笑话。” 3月6日下午1时,记者再次致电上海瀚基了解情况时,相关人员却改口称“我们已经不做关于‘芯片造型’的服务了”。至于为什么不做,该人士则表示“我也不清楚为什么”。 记者从上海瀚基员工处获悉,该公司的确有位“李总”,“姓李名聪”。 “李总在外地。”记者打通李聪办公室电话后一位男士答道。记者留下联系方式,但截止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