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论坛交流论坛读者文摘 → 【下一代互联网】“想要”的互联网


  共有189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下一代互联网】“想要”的互联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mysoap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05 积分:286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7-4 9:48:31
【下一代互联网】“想要”的互联网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3 14:52:46

导读:昨天有消息透露Facebook目前正在测试“想要(want)”按钮,该按钮将帮助 Facebook收集用户需求的数据。而美国风投公司InterWest合伙人日前发表一篇分析下一代互联网模式的文章,文章中表示,下一代互联网将是“‘想要’的互联网(Web of want)”。以下为文章全文:

2012年对于互联网来说,很可能是一个分界点。现在的互联网正在逐渐转变,已经从原来由“需求(need)”驱动的实用媒介向由“发现(discovery)”驱动的娱乐媒介。推动这种转变的则是科技的发展,其中宽带、实名制以及平板电脑的普及是最重要的推动因素。

无论作为消费者、企业家还是投资者,我们现在必须承认一个现实,在现有的宽带普及程度下,那就是在线经济和离线经济的区别正在逐渐消失,甚至可以说,已经没有区别。而这带来的结果就是互联网对于娱乐的意义将远大于其对实用的意义。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下的互联网

我们可以用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当前的互联网模式。在需求层次理论中,当人们的基本的需求如食品、住房、安全以及归属感得到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将会提升及转变,开始参与有创造力的事情,参与娱乐,接受教育不断完善自我。这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一个实现,在这样的理论下,除非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得到满足,否则人们不会进一步去关注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

举例来说,2011年的一份研究表明,在饥饿环境下的人会比非饥饿环境下的人更加关注食品问题。

通过下面的图示,我们可以看出在过去20年里,消费者对于互联网的需求是如何改变的。消费者使用互联网这一行为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表现开始向“自我实现”的阶段转变,它是由人的欲望驱使的,而不是由基本需求驱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92-2012: 需求的互联网

从1992年AOL进行IPO到上个月Facebook进行IPO,这一时段互联网的功能已经大大满足了人类的基本需求。当1995年Netscape公开推出网景导航者(Netscape Navigator)时,我所在公司最热门的产品是“高速”传真/调制解调器,它的传输速度33.6 kbps。这样传输速度的调制调解器,在当时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仍然是一个奢侈品,可以想象当时访问互联网还是很难得的事情。后来,正如我们看到的,AOL、Comcast、Netscape、Yahoo、Google、LinkedIn以及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一一出现并发展,解决了访问、浏览器、电子邮件、搜索以及社交等问题,也就解决了用户需求问题。

2012-?:“想要”的互联网

2012年的现在,互联网上,如Facebook上的几亿用户,都已经达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所有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开始追求自我实现。所以他们的行为现在不再局限于获取需求的事物,而是去进行自我实现,去获取“想要”的事物。因此,我们看到用户在互联网上玩游戏(Zynga、Angry Birds),看视频(YouTube、 Hulu),听音乐(Pandora、Spotify),表现创造力(Instagram、Twitter、Draw Something),在线购物(Pinterest、Gojee)以及接受教育(Khan Academy、Empowered)。

超越电视的互联网

现在的互联网模式是多个内容或产品的提供商并存,服务不同人群的同样需求。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互联网模式?其实不难,我们有很具体的例子,电视,确切的说是有线电视。现在的互联网就像有线电视一样,有成百上千的内容制造商正在为不同的人群制造相对应的互联网内容或产品,如:Pinterest、ShoeDazzle、Joyous和Alt12是面向年轻富有的女性群体,Machinima、Kixeye、以及Kabam面向男性玩家,而Gojee则面向饮食爱好者等等。

在下一代互联网中,互联网公司想要成功的话,最重要的一点是有一双慧眼,能够对用户有清醒的认识,以确保自己的产品能够引起用户的兴趣。互联网优于电视的一点是能够受到反馈信息,产品从测试版本开始到成功,都会得到反馈以供改进。

而互联网最终的发展也一定会超越电视,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为普及的事物之一。

为什么是现在?宽带、实名制及平板电脑带来的发展

正如我的合作伙伴Doug Pepper最近写的,在评估一个机会时最关键的问题是要问“为什么是现在?!”

毕竟,AOL、雅虎以及Myspace这样的公司都曾尝试为特定用户群体推出互联网产品。那时候与现在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什么决定了现在是互联网由满足需求向满足“想要”转变的最好时机?

答案是:宽带、实名制以及平板电脑。

宽带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人愿意接受蜗牛般的网速。据统计,宽带在工业化国家的普及率已经达到26%,3G网络也覆盖了世界人口的15%,所以我们现在有近10亿拥有宽带网络的互联网用户。这是其一。

实名制是更加有趣的事情。1993年,《纽约客》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一句话生动地描述了匿名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Reid Hoffman和Mark Zuckerberg改变了这一切。现在,Quora上的答案显的比雅虎上的更可信;Twitter上的名人资料比Myspace上的更吸引人,Pinterest上的推荐比早期AOL聊天室里的建议更易被人接受。为什么?我想是因为Twitter、Quora和Pinterest更加实名化的原因。实名制的网络在逐渐降低线上和线下的区别。

最后,平板电脑。平板电脑是形成“‘想要’的互联网”的最后一块拼图。PC是最适合“需要的互联网”的,当我们需要什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去搜索,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要找什么。搜索主要发生在PC上,无论在家中还是办公室,我们都在PC上输入我们需要找的内容,然后进行搜索。过去数十年来的互联网为了迎合这种搜索体验,已经被做了很大的优化——从SEO到网页设计到主流浏览器的关键词,这一切都是为了更高效的完成搜索工作。

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现则带来了另一种体验,无论在家里的卧室中,还是在咖啡厅里,甚至在火车上,平板电脑让发现新事物变的简单并且有趣,就像闲暇时翻看电视节目一样容易。而这样的体验,使得人们开始去获取一些他们并不需要但“想要”的东西,也就是满足了人们的欲望。

谁能证明互联网正在改变?

空口无凭,互联网正在由“满足需求”转变为“满足‘想要’”这个论点很容易被假设,但是否真的有证据显示这种改变确实存在?

据报道,在美国,移动设备的网络流量所占比例已经达到20%以上,而移动设备的使用高峰实在傍晚的几个小时,这个时候多数人开始离开办公室。来自Flurry的分析数据显示,用户在移动应用上累积花费的时间已经基本和电视持平,而在这些时间里,用户当然不是只利用互联网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至于他们做了什么?你们都懂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需要经济”与“‘想要’经济”的战争

“满足‘想要’”的经济与“满足需要”的经济是不同的。人们在“‘想要’的东西”上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往往都会大于“需要的东西”上面。例如,美国人每天花费在休闲运动上的时间为五个小时,而在吃饭喝水及管理家庭活动上只有三小时左右。

另一个区别是,在我们“需要的东西”上,我们往往容易选择唯一一家供应商让他们提供服务,比如我们所用的水、电、牛奶以及宽带等等。“满足需要”的经济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一两家大公司便可以解决人们的需要。

然而,在我们“‘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则是选择多家供应商。比如我们看的电视节目、下馆子选择的餐厅以及旅游选择的酒店等等。“满足‘想要’”产生的经济可以造就很多成功者,每个成功者的业务都可以很大,比如:Path、Pinterest、ShoeDazzle、BeachMint、Angry Birds、CityVille、Kixeye、Kabam、Machinima以及Maker Studios等等都能够共存。

投资“想要”的互联网

在下面的这张表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包括全球经济危机时期),奢侈品类公司(比如路易威登、博柏利、宝马、保时捷)的股票要优于公共事业类公司(比如爱迪生和太平台天然气)。同样,传媒类公司的股票也优于公共事业类及大多数普通公司。

随着互联网逐渐由“满足需要”向“满足‘想要’”的方向发展,一个更大的市场也同时诞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积极投入进去才是明智的选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有超过10亿的用户在寻找自我实现的途径,同时,宽带、实名制以及平板电脑在逐渐普及,这个时候,互联网将会成为用户展现创意、接受教育、享受娱乐及追求幸福的媒介。

在新兴互联网行业追求成功的企业家和投资者可以从奢侈品及娱乐行业的同仁们身上学到很多经验和教训,毕竟他们已经在“想要”的经济行业摸爬滚打多年了。

计算机科学、设计、数据以及大规模互联网的融合,能够造就出好莱坞和硅谷分别造不出的东西。

尾声

当我们在看电影或者度假时,我们仍然会用电,会刷牙和收邮件。所以,“想要”的互联网并不是“需要”的互联网的替代品。这是个加法,在过去满足我们需要的那些互联网公司,现在以及以后还会继续存在。事实上,他们还会变的更加根深蒂固更加稳定,就像我们现在生活中的公共事业类的公司。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下一代互联网】“想要”的互联网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