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讨论,先将专门用于控制“构件动态操作”的事件件定名为“动态构件”。不建议定名为“动态事件”,因为,我觉得这个名称将来还会有专门的用途的!
怎么设计肯定公司才是专业的,我们大可属于胡侃。
至于 如何 "指定控制" ,其实也就是一个绑定的问题,首先,要使这个问题得到彻底的求全地智能化是难的,是一个取舍问题,也就是只要能解决构件动态生成的事件设置这个关键问题,即使是办法暂时笨一点大家也是欢迎的。
首先,“动态构件”的属性中的“控制”,就不能像现今的“鼠标滚轮”事件件那样进行 选择设置 了,而或只能手工输入设置控制对象。
当然,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解决,也可以倒着过来由“构件动态操作”时来进行绑定 事件件中 “动态构件”。目前“构件动态操作”属性设置全都是手工设置的。
本来“构件动态操作”构件早就需要优化了,不仅仅是它无法进行事件设置,还有缺少“Z轴排列”属性等,因为,动态构件往往是后来在生成的,往往生成后却被之前的构件遮住了。
首先,在作“构件动态操作”时,就要有一个预计,将动态生成的构件的数量、类别都做个计划,例如,准备动态生成10个“透明图像”。
这样就在程序设计时,就预先放置10个“动态构件”的事件件,分别与 动态构件属性中的“种类”和“名称”绑定,再对10个“动态构件”中的事件分别设置好操作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