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了一篇文章的部分内容
关于通用软件,一直没有一个明确定义,一般来说,认为是消费类软件或者个人用户软件。按道理说,这应该是市场最大的一块蛋糕,但是请记住,这不是利润最大的蛋糕。做企业,盈利第一,薄利多销在目前的中国市场行不通,因为有各种形式的盗版,因为无休无止的价格战。环顾目前通用软件市场的产品种类,远远谈不上欣欣向荣,除了教育、杀毒还能有短暂的辉煌外,视频、翻译及一系列小软件等,都在面临绝迹和市场饱和的潜在威胁。
据说Adobe的皮卓丁曾经向50多个IT公司的老总们建议:“不要向中国投资软件”,至少现在不行,特别是个人通用软件方面。金山的雷军们也将企业战略定位于企业应用,因为他们清楚在中国想做大型软件企业,产品不定位于做企业用户是不行的。金山的品牌不比用友差,但是用友可以在股市里圈到几个亿,金山却三过其门而不入,就是因为用友是做企业的ERP的,而金山就只会小敲小打做一做词霸和毒霸,这两个市场就算全部普及了正版,就算占垄断地位,也远不可能像用友那么威风。雷军的聪明在于此,他知道什么是芝麻,什么是西瓜,如果牺牲芝麻可以换来西瓜,还是一笔合算的生意。赛门铁克之所以现在能是一个生命赫赫的安全软件厂商,是因为它从1999年开始从个人产品软件厂商转型为个人及企业安全解决方案领导厂商,它的主要用户早就不是普通的消费者了。
通用软件盗版率无疑要高于其他专业、行业应用软件,盗版大量侵蚀了通用软件的市场和利润,在与盗版斗争的过程中,市场化竞争的手段——价格战往往被认为是解决盗版问题的一剂良药,然而,以价格和盗版争锋,只能是两败俱伤,可能会夺回一定份额的市场,但损失的却是维持企业健康发展必需的利润和回报,连环反应企业会被迫减少研发和市场资金的投入,通用软件打击盗版、降价销售的结果竟然是自己断了自己的源头活水。这种情况也影响了主要销售通用软件的渠道,连邦的合作软件企业从鼎盛时的600多家已经下降到至今的200家左右,赛乐氏也不很景气,日子都不好过。通用软件的利润本来就很低,与其由厂商与渠道来分这杯羹,不如把渠道晾到一边自己玩,金山这次的蓝色革命就很好的说明了这点。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2-10-21 12:43:11编辑过]